欢迎访问佳音听力网! 主要为您提供苏州助听器,吴江助听器,苏州优利康助听器,苏州峰力助听器,苏州瑞声达助听器

2019年“爱耳日”...
2018年迎中秋、国...
2018年暑期助听器...
2018年爱耳日助听...
2018年优利康助听...
峰力助听器爱耳日活动
峰力新品隆重上市
2017年迎国庆、中...
2017年爱耳日助听...
2016迎新年情暖冬...
瑞士峰力助听器
丹麦瑞声达助听器
瑞士峰力FM无限调频
苏州店
  地址:司前街110号
  电话:0512-65340927
绍兴店
  地址:绍兴市中心北路481号
  电话:0575-88026327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聋儿康复

聋儿助听器的适应性训练



  ???? 耳聋孩子最初配戴助听器,常见的问题,就是拒绝配戴助听器,多数一戴助听器就哭,或用手抓掉,出现不适应现象,那么如何克服这现象呢?这就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训练,训练时间短则10天,长则1-3个月。
1、示范:家长可通过做示范,将助听器戴在自己的耳朵上,给孩子做个样子,表现出很舒服,很得意的样子,让聋儿也模仿着佩戴。
2、时间:从短到长,开始要求孩子戴助听器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从每天10分钟开始,当孩子表现出反感就摘下来。然后每天有意识加长时间,使聋儿慢慢地对助听器有好感,产生依赖。
3、音量:由于聋儿以往很少听到声音佩戴助听器后突然感受到声音,搞不清是怎么回事,感到害怕,如果一开始声音就过大,会加重孩子的害怕心理。初佩戴对音量要放小,宁可听不清也不要过大,渐渐增大,以便于适应。音量可由最初的1/2档逐渐增大。
4、环境:最初安排在安静进行,如家里或课室,逐步过度到自然环境,以培养各种声音。初期避免到马路、市场、卡拉OK或其他较嘈杂的环境。习惯后,才让孩子戴着助听器到较复杂的声音环境中去。
5、兴趣:戴上助听器要引导孩子对助听器产生兴趣,如给他听清楚,流畅的音乐和比较明快的声音(如流水声、时钟的滴答声)。可以在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下做游戏,或看有趣的电视动画片。
6、千万不要在孩子刚戴上助听器,就迫不及待地教小孩子学说话,这样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7、强迫孩子配戴助听器不是好办法,应该避免,可以分散以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玩一件新玩具或有趣的游戏,才帮孩子戴上助听器,实际上孩子戴上助听器时间长了就会体会助听器的好处,到那时不让戴反而哭闹。
8、如果孩子坚决不戴助听器,家长可以采用分步戴用,逐渐适应的方法。比如:先让孩子戴上耳模,适应后再戴上助听器,最后才让他听声音。
9、当孩子愿意戴上助听器以后,要注意训练孩子建立聆听意识,以尽快测试助听器效果,调节助听器性能。

    ?某些人常常产生一个错误的概念,似乎只有语言训练才是聋儿康复的唯一手段,这种观点的人首先是缺少康复医学基础知识,所以他们没有“全面康复”的根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他们完全不知道“有声语言”这个抽象而又具体的东西,在人体生理途径上的循环是“口传、耳受、心领会”,人类有声语言的建立必须遵循的规律性。帮助聋儿培养有声语言也不可能违背这个循环的规律性;虽然聋儿存在着听觉障碍,但是,大多数聋儿都保留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有些还保留有一定重听儿童使用价值的残余听力,所以残余听力如果不予以发展后加以有目的的训练,那就无法被聋者所利用,归根结底也就是听力完全消失。
   ? 对听觉训练法持有否定态度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残余听力对聋儿有声语言培养的重要性。他们过分热衷于看话教学,似乎利用聋儿的视觉途径。我国政府早在50年代对我国的聋校教育要求全面推广“口语教学法”,问题在于没有其它条件的配合,任何一种优秀的方法都不可能单独的成功。聋儿“口语教学法”的出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它的“诞生”起就一直与传统的“手势语教学”进行着孰优孰劣的争论,持续到现在还未得出最后结论;这也证明“口语教学法”在聋儿教育中具有的重要价值与生命力。但是,过分强调口语教学法是聋儿康复培养有声语言的唯一重要手段,完全忽略其它条件的配合,仍然为可能达到康复的目的;正如过分强调听觉训练法而忽视其它的条件配合,同样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 有人提出:开展语言训练时的语音刺激,不就是相当于听觉刺激,何必又另加听觉训练。持这种论点的人仍然是对听觉训练法的否定。只是从另一个侧面,即语言训练可以替代听觉训练的词句下取消听觉训练。在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各色各样的声音充满期间,有彼此的交谈声,有悦耳的音乐声,还有使人心烦的嘈杂噪声等等,彼此交织而散布在每个人的生活周围,聋儿由于听觉障碍从而影响到他们对生活周围的音响接受,无论是作为交流手段的说话声,还是悠扬和谐的音乐声,所有声音对聋儿来说都是一种陌生而朦胧的东西既或偶有所觉,由于聋儿没有建立“声音”的概念,也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听觉障碍完全使他们生活在一个近乎寂静的世界,着就形成他们与正常生活环境疏远,与健全人们之间的感情出现隔阂,以致出现与健全儿童不同的心理变态。听觉训练法的作用即相当于在这条鸿沟上搭一座桥,通过这座桥,即充分使用他们的残余听力把他们重新引回到正常的有声世界。语声仅仅是这个世界中千百万化的旋律中的一种声音,它不可能代替并构成人类社会中各种变化不同的音响。对聋儿康复训练来说,仅仅一种声响刺激来让他们达到认识有声世界的这个目的,远远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聋儿康复训练一开始就灌注语言训练,这就相当于在一个听觉完全正常的人,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外国人的社会中,虽然他的听觉完全可以接收周围的各种语言,但他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含义,他将会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在他的心理上会出现陌生、孤独、继而产生恐惧:最后当他感觉到实在难于适应这个环境时,就会出现厌烦而逃避。对于一个听觉正常的人处于这种陌生的语言环境以下尚难以适应,对于一个聋儿来说,不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引导,就希望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地理解与适应正常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因此,单一的语言训练不能代替听觉训练,其结果仍然是不会重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养成“聆听”的习惯,最终仍然是滑向单一“看话教学”的老路去。
   ? 听觉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是要培养聋儿的聆听习惯,这样才能达到充分利用与发展残余听力的目的。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通过日积月累,为不断强化训练的结果。不仅是聋儿所保留的残余听力水平较差,就是重听儿童这点残余听力,坚持听觉训练,使聋儿的这点残余听力能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范围内得到利用,即使使用价值不大,同样也能帮助聋儿识别某些不同音响的差异,促使他们在感情上消除与有声世界的隔阂,使聋儿能自然地向主流社会靠拢,逐渐对生活周围的声响环境产生适应与了解。
   ? 聋儿除了听觉障碍的生活缺陷外,身体上其他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与健全儿童一样,大脑功能的发育与发展,必须要通过人类各种感觉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与协调。聋儿存在着听觉障碍当然对大脑功能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使聋儿智力得到正常的发育与发展,也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工作。人们通过有声语言在社会的交往中,语音(包括声调、语调)与语义都蕴藏着极丰富的感情内涵。语言交流亦不是一种单纯的信息沟通,它还包括重要的感情交流,在人们彼此的交流声中,当“听不清”或“听不懂”对方的语音或语义时绝对难于理解对方的语言中所包含的各种感情,聋儿语言训练的看话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受获取口部(面部)动作而学习说话,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理解感情,如惊讶、欢乐、愤怒、悲哀等等。但这些都是浮现在外的浅部感情的显露,而语言中蕴涵的感情常常是与大脑思维变化相关联系的深藏内涵,这也是语言与思维的一体性,从思维变化的角度看,仅仅依赖视觉感受知所获得的面部表情是不可能取得更深层内涵感情的体会,聋儿正是习惯于利用视觉感知来观察,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都是从这些表面现象来体会事物的变化,所以养成他们一些特殊的心理反映,如猜疑、倔犟等消极性格,产生的根源,不得不归于是聋儿感觉器官功能发展不协调,因此,在聋儿康复措施中必须遵循全面康复观点,使聋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苏州助听器 | 苏州助听器店 | 苏州优利康助听器 | 苏州峰力助听器 | 苏州奥迪康助听器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地址:苏州市司前街110号 电话:0512—65340927 苏ICP备18031523号